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

摘要:中国已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是不争的事实开放的国门自开启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永远不可能再关闭尤其是WTO的加入中国的金融深化议题已经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必然金融一体化。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荣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并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了极有份量话语权这种举世瞩目的大国地位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然而改革开放就必然牵动金融深化它不随人们的主观意愿转移。简言之金融深化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本文试拟浅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金融业总体而言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恢复与稳定金融秩序时期(1949-1952)二是配套计划经济相勿合的”大一统”人民银行体制时期(1953-1978)三是与之改革开放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时期(1979年至今)。自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围绕与之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提升金融业自身效率而实施的金融深化的改革。它有效地打破了”大一统”的金融僵化格局向以”市场化”为中心的金融自由化格局的过渡促进了金融业自身的效率提升保障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金融自由化”是麦金农和肖在70年代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普遍不完备、资本市场奇缺等矛盾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故而提倡发展中国家应以金融自由化的手段实现金融深化消除金融抑制以期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抑制这种现象需要金融自由化手段来克服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经济发展途径中普遍看好金融自由化但在金融深化实践中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本国的模式。金融自由化模式可分为两类激进式开放和渐进式开放。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不断暴发的金融危机以铁的事实证明金融深化的必要性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仅以上世纪末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几次金融危机分析它们有着同样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一在危机发生之前这些国家大都是经济发展的”明星”都是吸引了大量外资。其次在危机发生过程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再次这些国家无一例外未能幸免重大的损失同时也让这些国家不得已做出痛苦的经济调整。

先看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七十年代的石油涨价使其石油输出国赚取大量美元。主要存储在美国和欧洲的商业银行里。当时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美元供给充足因而美元的供求稳定以致利率较低。这些商业银行为赚取高额回报把投机的目光对准拉美和东南亚国家。首先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势头看好其二贷款多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担保可谓信用为主权级。截止1983年欧美主要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总量超过了这些国家总负债的一半达3350亿美元。借款国主要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导致上述国家平均每年还本付息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还债压力不勘负重墨西哥政府率先支撑不住于1982年宣布不能按期还债以此为先导掀起了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再来分析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发生。八十年代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此起彼伏1982年的债务危机和1986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使墨西哥经济走向衰退。九十年代初期墨西哥经济似乎有了起色通胀得到了控制外国直接对其投资又开始迅猛增长墨西哥中央银行积累了几十亿美元的储备美、加、墨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同盟于1994年初生效。墨西哥八十年代的艰难时势似乎事过境迁高估自身的发展现状试图寄身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就在北美自由贸易同盟生效后不到一年墨西哥就遭遇历史罕见的经济灾难。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贬值随后的金融危机又使比索贬值了一半。通货膨胀飙升墨西哥经济由此步入寒冬从此一蹶不振。

东南亚金融风暴更是如此主因仍是金融自由化在开放条件和应变能力尚不匹配的情况下过激地实施金融自由化开放金融市场加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当国际游资乘机兴风作浪时政府金融主管部门不知所措或处置不当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人宰割。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和金融当局被迫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随后泰铢贬值高达48%左右。这场金融风暴1997年始于泰国.并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包括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及整个东南亚国家损失惨重。

纵观以上案例共同之处显而易见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在外资对这些国家的预期看好情况下。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这些国家又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开放资本市场等。涌入大量的外资项目及管理技术可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搅得极热可使国内的有价证券大幅升值等。总之带来了到处莺歌燕舞令人瞩目的一派繁荣景象。应该说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措施稳妥及时搞好国内金融体制的基础建设规范措施到位加强金融监管使金融自由化在金融监管的可控尺度内”自由活动”是可能使本国的金融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这一切看似大好的形势来得太快。正当欣赏余犹未尽时还未来得及将金融法规和监管体系约束机制建立完善起来危机就降临了教训惨痛。

中国较好地总结和吸取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根据自身特殊的国情关于金融深化问题采取渐进式开放模式。我国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分业与混业经营利率市场化外资引进以及外资银行准入和境外投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稳健的探索可谓执行的一种渐进而中庸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中国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或称“刚刚好”。“中庸”这个“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中庸”就是不偏不易。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战略是成功地利用了先人的智慧是一个渐进的战略中庸的战略这个战略符合中国国情不能轻易改变千万不可走过激的、壮士断腕式的、爆发式的金融自由化。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促进经济的不二作用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金融深化离不开政府的审慎和完善的监管这是由金融业固有的特征而决定的。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可在金融深化领域止步不前而是应该采取适合的方式亦或”度”的掌控。金融的发展与监管制度和监管能力的发展与之匹配金融深化过度超前或过度滞后都不可取。

总之世界几百年来的金融实践证明金融自由化是充分竞争的客观需要不可回避但它是相对的;金融自由化不应排除必要的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是永存的金融监管不可或缺只是不同时期监管方式的选择和”度”的掌控不同而已金融监管是绝对的不可动摇的。

  • [1]韩婧妍.浅析“金融自由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J].大众商2010年1月(总第109期).
  • [2]刘欣.浅议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与弊[J].时代经贸2010年22期.
  • [3]赵渤.中国金融监管――风险、挑战、行动纲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